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文献标识码】A从“视觉社会”到视频社会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

从“视觉社会”到“视频社会”

自从有了照相机、电影和电视,人类便处于到一个以视觉为中心的全球中,文化理论专家斯特里纳蒂指出:“世界将逐渐由媒介屏幕与通俗文化形象构成——电视机、视频显示器、录像、电脑游戏、个人立体声系统、广告、主题乐园、购物中心、‘虚拟资本’或信用——它们都是通往后现代通俗文化之趋势的重要部分。”①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和费瑟斯通也觉得:“正是现代社会中影像制造能力的逐渐提高、影像强度的加强,它的致命程度,它所涉及到的无所不在的广泛领域,把我们走向了一个崭新的社会。”②这个全新社会仍然是由视觉主导的,视觉正在包围着人类,越来越深刻地妨碍着人类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生活。

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以抖音短视频、微信视频号等为代表的视频系统强劲发展,很快让“视觉社会”过渡到“视频社会”,相比于电影、电视或者照相机等特色的视觉媒介,视频系统所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科技和系统的支持下,如今视频的制作、分享和传播也愈发越方便,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视频记录、展现和分享“所见所闻”。例如,在每年7月北京地铁遭遇大风倒灌,现场的民众通过短视频将洪涝现场状况迅速地分享到社交媒体系统上,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人也正是通过于视频记录现场并向社会询问,加速救援工作启动。再如,此次东京奥运会,有外媒报导将2021年视为奥运史上的“短视频元年”,“小小的短视频正在重构奥运,也在解构他们开启全球的方法。”通过短视频的多样化展示,杨倩、苏炳添、马龙和全红婵……一个个奥运冠军的精彩瞬间被他们牢牢记住。“赛场内外,大到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小到郎平的一个眼神,都被再次解读。随之而来的,是人与奥运的关系,变得复杂而亲密起来。”③可以说,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系统公布的视频确实改变了全球,将人类带入到“视频社会化时代”中。

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越来越视频化。视频创作和分享的便捷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偏爱通过视频记录生活、开展交流和表达对社会事件的见解。有看法认为视频正“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了一个奥尔特加所说的‘超级民主’的时代。自媒体短视频将话语权还给了草根阶层,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世界的一分子,这给人们的看法表达、情感表现和美感获得提供了方便。自媒体短视频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让公众具有了更多的‘自我表露’和‘表达民意’的素养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人人都可以通过技术带给的力量把自己的欲望和偏好强加给社会。”④在美国现今的社会情境中,这样的表述自然有点夸张。但大约说明,社会的视频化和视频的社会化让更多的人能通过视频了解和参与社会。

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视频化态势趋于明显

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视角来说,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以快手、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系统也逐渐介入到当今文化常识的制造和传播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以文字和印刷为主的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途径。

法国媒介学家雷吉斯·德布雷在探讨人类文化生产与传播历史时,用话语圈(文字为主)、图文圈(印刷术)和视频圈(音像)概括人类文化常识生产和传播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在“话语圈”时代,大个别人是借助言语交流思想和发扬文化,因为大个别人还不识字。在德布雷看来,那时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演讲家,“辩术是一门重要科学,是一种演讲艺术,是最重要的。那是说教、发表长篇阔论、传教布道的时期,同时也有史诗、戏剧和诸多短篇或唱片壮丽诗歌发展的时期,言语叙事被记录了出来。”“图文圈”则指的是由印刷术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普通书籍逐渐取代了经书,书籍的弘扬不仅传递知识并且释放神话传说。这种媒介圈使构建在印刷基础上的艺术和机构组织(从大学起初)逐渐获得顺利。”⑤而这种的时代在历经几个世纪以后,也就是到了近现代,开始得到“视听图像的猛烈碰撞”。最后一个是“视频圈”时代,图像和声音主导一切。

德布雷所说的“视频圈”主要还是指图片、声音模拟、电影、广播和电视为主的文化形态,而非现在以数字媒介为主的视频文化。但从德布雷的表述可以看出,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演进,人类的常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视觉化和视频化态势趋于明显。在文字主导的“话语圈”和“图文圈”时代,书籍传播文化和常识,传承文明和观念,而这也导致了人类对书籍的顶礼膜拜,高尔基的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但在“视频圈”时代,不少文化知识更多地借助视频来传播。视频内容的形象直观和分享的快速方便,也让文化知识的接受变得非常易于。正如有专家强调,“新的视觉科技之所以经常发生就会获得空前的兴起,还与其迎合了大众的图像接受意愿有关。一方面,观看作为人与全球造成关联的基本方法决定了其不会天然排斥新的视觉审美方式,只要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还会存在受众层;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触觉审美氛围的打造也会影响、形塑人的触觉接受取向,加速视觉科技的演进。这种互动逻辑在电子媒介主导视觉生产的时代尤为突显。”⑥

在视频系统公布的视频除了无法及时地记录和体现社会时事和突发性新闻,而且无法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播天文、地理、健康、医疗、体育、文化等知识。有人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对其传播的文化常识做过这种的统计,“截至2019年7月,社交短视频抖音平台上的戏剧、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八大戏剧门类相关短视频总量已达1.09亿条,累计播放量超6081亿,点赞量超201亿,转发分享量超3.9亿,评论数超7.7亿。”⑦在视频文化传播方面,“李子柒现象”即是顺利的案例。在李子柒短视频系列中,“充满意境的乡间田园风光展示及从原料采集、生产制作到产品消费的技艺制作过程,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而且必定程度上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人们常识获取的需求。”⑧不仅如此,李子柒短视频系列还得到无数日本网民的狂热追捧,许多国外人通过李子柒短视频开始对美国文化造成兴趣。

随着视频传播文化常识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被发掘,传播优秀文化的视频作品也愈发越多了。2021年2月12日,一条名为《唐宫夜宴》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并逐渐在B站、抖音等社交系统上跨媒体传播,引起大众瞩目。《唐宫夜宴》原为2021年北京央视元旦演出节目,美奂美轮的乐舞场景和惟妙惟肖的乐舞仕女让读者对中华优秀特色文化有了崭新的领略体验。借助于B站、抖音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唐宫夜宴》在全网合计了几十亿次的播放量,其内容策划和展示方式的独特获得广泛好评。《唐宫夜宴》的总导演陈雷在接受专访时说:“万物皆可融,用新科技、新形式和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出顺应时代的作品,是必定无法被时代接受的。”而所谓“新方法”主要是指视频,用视频“复活”了中华优秀特色文化。河南卫视打造的另一个作品《祈》,同样用“视频的方法”重构曹植《洛神赋》的场景,将美奂绝伦的洛神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此类文化美术类视频作品走红说明,在社会视频化和视频社会化的时代,借助于视频以及传播系统,可以让优秀的文化以非常灵活多样的方法受到广泛而有效地传播。

视频社会下文化传播的升级策略

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处于了“视频社会化时代”,触手可及的视频让人发现了世界的丰富多样。在文化传播方面,视频也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通俗性愈发越遭到他们的重视。李子柒短视频系列、《唐宫夜宴》《祈》等视频艺术化地叙事、表达和展现,意味着视频可以像小说和电视一样,具有很大的美术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价值。《中国视频社会化态势报告(2020)》指出,“视频社会化时代,更高品质、更专业的视频科技和视频环境正在推进精神需求整体升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作为视频‘网红’,各大特色博物馆入驻短视频平台,推陈出新,让文物活出来、火起来。在深化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视频社会化推进了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借助视频类系统增长知识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知识范畴涵盖生活科普、人文社科、科学科技等各种领域。”⑨视频更加变成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在视频社会化时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几乎每个人都能参加视频的创作和分享,以致有人声称视频创作的便捷正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变为现实。视频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让更多的人都无法有机会用视频记录和分享生活,见证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创作新的文化风格。

其实,如今社交媒体系统上的视频内容也有五花八门、鱼目混珠。相比于文字和照片,为了获取点赞、关注和流量,很多视频走的是玩弄噱头、娱乐化和低俗化路线。“短视频消费的疯狂归根到底由科技所驱动和策划,它张扬了新的视觉生产、复制与展现科技对近代人类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组织作用,一场新的视觉狂欢盛宴。当然,这不意味着审美会完全退场,而是说,审美作为一种隐喻的工具,成为科技延伸的外衣。对消费者说,能否借助短视频赢得良好的视觉感受才是首要原因。”⑩即便是一些传播优秀文化的视频,为了打动用户的眼球,往往也会通过科技制造炫耀性的触觉奇观,而忽略内容的建设。为了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有的视频对经典佳作采取断章取义以及移花接木的形式,重新剪辑和拼贴内容之后以奇观化方法呈现给读者。甚至用一种耸人听说的视频形式传播错误的文化常识,这类状况在历史文化类的视频作品中并不鲜见。视频碎片化、景观化和简单化的知识呈现,亦让许多读者从视频中所获得的知识通常是零散的、不成模式的。因而在视频无处不在的“视频社会化时代”,要真正发挥视频的力量,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笔者认为还必须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视频文化生产和传播角度来看,须提高专业力量的介入,提升视频内容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人人都是戏剧家”并不现实,绝大多数人创作和分享视频主要还是为了流量、眼球和经济收益,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娱自乐,因而所制作和分享的视频非常轻易,视频中的常识点常常出错百出,并不可靠。因此,在视频社会化时代,要想发挥视频的作用,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就必须教授、学者及其专业机构介入和参加视频创作,例如,可以邀请历史学家参加历史文化类的视频创作,邀请哲学探究者参加文学新作欣赏类的视频创作,以确保视频创作的质量。

其次,从视频文化接受和消费角度来看,要培养和完善观众的视频素养,提升人们对各类视频的识读和审美鉴赏能力。台湾世新学校成露茜、罗晓楠在她们合作主编的《批判的外媒识读》中以前担忧地强调,“在电子媒体网络中成长的世代(宅男、宅女),由于大量置身媒体场域之文化环境中而未能自拔,以致虚实错位,真假难分。对她们而言,媒体文化已经是其日常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一个别,就是说,他们针对全球的理解,日益脱离真实的生活经验,而需事事仰赖媒体。”⑪因而它们呼吁,教育部门除了要对传媒专业的人开展媒体识读教育,而且要对非传媒专业的人非常是青年人开展批评的媒体识读教育。而在现在,“一入抖音深似海”“视频刷个不停”更是作为许多当今人非常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刷屏上瘾”的年轻人沉迷于海量的视频中能够自拔,他们的日常言语和思想意识都受到视频影响。因此,在视频社会化时代,培养他们非常是青少年的视频媒介素养,提升人们对视频的识读能力非常重要。

最终,从视频文化管理和监督角度来看,主流媒体主动介入和鼓励,积极推进视频传播优秀文化。视频刚刚发生时,因其多是娱乐化、消遣性的内容而受到争议。一些轻浮低俗、格调不高的视频还直接冲击着当今青少年的价值观。随着视频社会化时代的来临,视频的社会力量也被主流媒体和相关机构了解到,主流媒体和相关机构起初有观念地介入视频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对三观不正的低俗视频作品进行了批判和治理,如2018年央视点名指责快手短视频出现的长期未成年孩子视频等低俗内容,快手随即道歉重整;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也开始进驻B站、抖音等视频系统,主动介入和鼓励视频内容。此次东京奥运会,央视以及《人民晚报》和快手联手,共同推出另类的“快手奥运”。“短视频伴随社交媒体,给无数读者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看奥运’的新角度。一切不再如此井井有条,却非常真实生动,而每一个微小的‘碎片’,都有机会通过人的参加,被诠释成宏大的丰碑。奥运不再是从上到下的单向内容输出,也会随时被草根们自下而上地影响。”主流引导、全民介入,极大地促进了奥运文化的传播,“此次大风波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极强的奥运气氛和氛围,极强的传播性也促使了国民心中的民族骄傲感和荣誉感。”⑫这表现了主流媒体和机构介入,可以让视频文化出现质的变化。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视频化和视频的社会化,视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也愈发越大,在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的恰当引导下,我们坚信视频可以发挥很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有力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为暨南学校新闻与传播大学副主任、教授、博导,暨南学校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工程“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判研究”(项目编号:19ZDA269)成果】

【注释】

①[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著,阎嘉译:《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视觉传播概论_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_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

②[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③⑫吴轶凡:《快手:短视频里的另类奥运》,《南方春节》,2021年8月8日。

④刘大正:《短视频时代的形象建构与用户审美满足研究——以抖音、快手等为例》,《文艺争鸣》,2020年第8期。

⑤[法]雷吉斯·德布雷著,刘文玲译:《媒介学导言》,北京: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2014年。

⑥⑩柴冬冬、金元浦:《数字时代的视觉盛宴:论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以及困境》,《文艺争鸣》,2020年第8期。

⑦转引自江志全、范蕊:《“走向日常生活哲学”——社交短视频的时代审美特质》,《文艺争鸣》,2020年第8期。

⑧曾一果、时静:《从“情感按摩”到“情感结构”:现代性焦虑下的田园想象——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福建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⑨曹树林:《报告显示我们正加快开启“视频社会化时代”》,《人民日报》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2020年11月30日。

⑪成露茜、罗晓南主编:《批判的媒体识读》,台北:正中书局,2009年。

添加微信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设计培训_平面设计_品牌设计_美工学习_视觉设计_小白UI设计师,原文地址:http://zfbbb.com/?id=6316

上一篇:视觉设计考研 书法专业被列入一级学科意味着什么?(1)_国内_光明网

下一篇:录客视觉文化传播机构 讲好非遗故事找准“小文章”(组图)